新闻

2025年5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圣公会置富始南小学 - 2025年5月
发挥爱的力量 激发学习潜能 启迪潜能 成就丰盛人生
圣公会置富始南小学以关爱为教育的核心,希望同学除了在知识、态度与技能上有所得益外,还希望他们的身心灵及精神健康都得以健康发展,建立良好品格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校方把关爱渗入学校的训辅、学与教、资源规划、家校合作、全人发展等方面,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、具支援性且有爱的学习规划。宋曼茹校长期望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未来栋梁。
多元化评估政策 全面了解学习情况
小一新生初入学难免会感到焦虑与不适,学校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贴心的衔接措施,提供适切的照顾,让孩子们能够快乐上学。在学期开始前,学校安排了为期三天的适应课程,帮助新生逐步习惯小学的学习模式;开学后,课程的深浅程度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,确保不同程度的同学都能理解内容;一年级的课堂会实施分组学习,以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中、英文科亦会引导学生阅读绘本,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掌握学习技能。
在评估政策方面,一、二年级不设考试及排名。宋校长表示:「我们希望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压力,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,从而促进更大的进步。」学校会安排四至六年级的「关怀大使」在小息时协助一年级同学完成家课、学习自理及增加社交机会。对于新同学而言,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会自理、建立友谊,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,减少面对新环境的忐忑感;而对于「关怀大使」而言,这是一个锻炼领导力、实践仁爱、关怀和同理心的机会,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。
建构浓厚英文语境 增强英语学习兴趣
为了深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,学校积极建构浓厚的英文语境。在人力资源方面,学校特别增聘外籍英语老师,提高师生比例,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关注;另外安排外籍老师支援六年级生的升中面试,提供面试技巧和模拟练习,帮助他们入读心仪中学。此外,对于二至六年级中能力稍逊的班别,学校也会增加资源,让外籍老师与学生进行更多英语交流,帮助他们建立说英语的自信心。同时,除了图书馆外,两间英语室在午息时段亦会开放,为同学提供更多与外籍老师互动的机会。
校本特色天文课程 跨学科探索宇宙
STEAM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,奠定他们在科技和数学等领域的基础,并提升创新思维和解难能力。学校持续投入资源推动校本课程的创新发展,例如推出一至六年级的天文课程,并在天台上设置多支专业天文望远镜。上学年更启用了5G校园天文台,实时采集14项数据,包括温度和悬浮粒子浓度,并同步传输至香港天文台进行气候研究。
常识科主任梁宝文老师指出:「透过课程,同学对宇宙有初步认知,并融入不同学科,通过跨学科学习巩固知识,使学习变得更有趣。」例如,中文课堂亦会介绍「太阳光抵达地球需8分19秒」的科学知识及古代天文仪器;常识和数学课则利用5G天文台收集的数据,探讨环保等国际议题。宋校长强调:「课程强调从生活入手,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各科目中融会贯通。」
循序渐进编程教学 培养运算思维能力
早在初小阶段,学校已积极推行编程教学,甚至加入基本的公式计算内容,透过不插电编程游戏m-tiny熊猫机械人,让学生在课堂上寓学于乐,不仅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,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透过课程,有助学生在高年级时衔接进阶的编程学习,例如Scratch和Micro:bit,更轻松地理解和应用复杂的编程概念,为他们未来的数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创设平台发掘才能 培养身心灵健康
「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,亦能有效舒缓学业压力。」宋校长表示,学校积极为学生安排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及活动,例如设立多元智能课程,将八大智能发展融入日常学习,内容涵盖艺术、体育、文化和科技等范畴。活动包括五人棒球、咏春、非撞式榄球、中国舞、手钟和科学实验等,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。透过多元智能课程,学生可以探索自己的兴趣与潜能,并建立成功感,从而照顾他们的身心灵健康。此外,团体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抗逆力,提升人际沟通能力。
此外,学校借着举办交流团,带领同学到不同地方参访,亦与国内姊妹学校展开交流。这不仅是认识祖国和了解世界发展的良好机会,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,探讨文化价值观。学校亦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外比赛,如午间音乐会、区域性比赛及全港性比赛等。早前,有学生在南区国安主题绘画比赛中荣获亚军,并在香港仔社区展示,从比赛中展现才华,从中获得成就感,开拓视野。
了解不同需要 照顾学习差异
学校致力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,着重教学多样性,贯彻拔尖补底的教学策略,提供适切的教育机会,帮助成绩稍逊的同学持续进步,同时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更上一层楼,在富弹性的教学环境下得到适切发展。
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,学校会安排比赛和拔尖班,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;而成绩稍逊的学生,学校亦会提供入班支援,让支援老师在日常课堂中进行照顾,并在小息和放学后提供额外指导。
此外,对于即将升中的学生,外籍老师和本地老师合力提供升中面试技巧训练,并持续更新有关「中学开放日及资讯日资料」和「中学学位分配事项进度表」等资讯,以支援同学顺利入读心仪的中学。
支援新来港学生 协助孩子融入新环境
学校贯彻「因材施教」的教育理念,尊重来自不同文化的孩子,致力帮助学生打好两文三语的基础。面对新来港的学生,学校了解到他们初来乍到时面临语言障碍,难以适应两地的差异,尤其在广东话、繁体字和英语方面存在挑战。为此,校方特聘香港大学的学生,并与香港仔坊会合作,为新生提供额外支援,帮助他们更快融入香港的环境。此外,家教会亦在此过程中担任桥梁角色,通过家长之间的沟通和活动,增进新来港家长对学校及香港社会的了解,进一步支援他们的融入过程。
文化与灵性教育 学习普世价值观
学校透过文化和灵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。例如,在「置始村」中华文化日活动中,学校转变为一个村庄,邀请老师担任夫子,学生则扮演村民。这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,更是透过中华文化的内涵来培养学生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孝等普世价值,并将家庭和团圆等概念传递给小朋友。英文科也借此机会介绍西方的礼仪和食品,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,增广见闻,学会尊重各民族和文化,从而建立良好的品格。在灵性方面,学校通过宗教图书和绘本,让学生学习普世价值,明白自己是被爱的,并希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爱人如己,关心身边的人。
培养社会责任感 实践中贯彻同理心
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,学校结合服务学习与价值观教育,将学科知识与实践体验融合,引导学生建立关怀与爱的意识。例如,常识科会安排学生探访老人院、参与摆摊位和服务活动,以及英文义卖等。今年,学校安排低年级学生前往与宠物相关的协会做义工,活动结束后,学生需以中英文撰写反思文章。课程主任廖德明老师分享:「学生在情感表达上,从最初的『开心』和『高兴』等基本词汇,逐渐进阶到更复杂的表述。」
透过上述教学活动,学生从体验中学会同理心,并建立关爱的校园氛围,有助于知识的学习。此外,学校在各类全校性活动中,亦为学生提供参与服务的机会。例如,在中华文化日,醒狮队的同学进行表演,其中还包括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,让大家明白共融、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。
关怀、爱心、与时并进 爱的环境快乐成长
关怀、爱心、与时并进一直是学校秉持的核心理念,教学团队中拥有多位擅长应用科技、了解新一代想法且充满爱心的年轻老师。一方面,电子白板、平板电脑、人工智能和电子平台等科技工具在教学中被频繁使用,具备科技敏锐度的老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;另一方面,当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,并以爱心与关怀回应,有助促进双方的良好沟通,让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关系,从而使孩子在充满爱与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
4Rs 精神健康教育 全校活动建立抗逆力
学校积极响应政府推行的《4Rs精神健康约章》,强调休息(Rest)、放松(Relaxation)、人际关系(Relationship)及抗逆力(Resilience),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。从去年起,学校举办多项全校活动,并将传统的开学礼改革为体验式活动,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:第一阶段的「不一样的开学礼」,让学生认识情绪本质;第二阶段的「彩虹竞技日」,帮助学生理解失败;第三阶段的「4Rs竞技日」则以放松的方式面对挫折。
训导主任香俊年老师表示,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抗压方法,逐步建立抗逆力,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。此外,学校亦引进「足球机」和「篮球机」,让同学在小息时放松身心,追求健康生活。未来,学校将新增气垫球机,作为奖励进步学生的方式,进一步推动运动与放松的正面影响。
正向训导融入教学 促进身心灵健康
学校将正向训导理念融入教学,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信心,以促进孩子的身心灵健康发展。学校重塑家长日的意义,推行「正向家长日」活动,鼓励老师和家长赞美学生,以赞赏取代责备。各科老师也会在课堂加入正向元素,如赞赏学生,并透过分组活动和作品展示等机会,让同学互相欣赏和接纳他人的意见。此外,学校亦会在早会介绍24项性格强项,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。一系列措施不仅建立了同学的成功感,巩固了性格强项,还使他们学会欣赏自己,潜移默化地贯彻正向理念。